干细胞:促进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来源:恒生佳合细胞     时间:2023-04-23

公园里,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偏瘫坐着轮椅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进行“晨练”促进康复。闲聊中从家属口中得知,即使每日“锻炼”,这些偏瘫老人患侧的肢体功能改善依然收效甚微。



偏瘫也称半身不遂引起偏瘫主要原因是由于脑卒中所引起的中枢神经损伤,而出现偏身感觉、偏身运动障碍,多数伴有言语不利、口眼歪斜。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人们常说的脑出血、脑梗便是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高致残率特点,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导致我国成年人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因其后遗症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高达85%。赵本山小品里提到的虚拟人物“隔壁吴老二”应当就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类型。


PART01

重视偏瘫恢复窗口期


相信任何一位偏瘫的患者都希望能得到最大化的康复,可以生活自理,有尊严的活着。其实,偏瘫的康复有其“黄金”窗口期,临床研究表明,从发病起至发病后6个月内,尤其发病后3个月内,偏瘫患者的功能能否得到最大化恢复,主要看“黄金”窗口期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是否及时、是否到位。发病6个月后就是脑卒中后遗症期了,这一时期直至发病后1年内如果仍坚持康复训练,个别患者仍有效果。病程超过1年,之后的康复训练,主要是保留现有功能避免进一步退化。因此,如家中有偏瘫患者,除早期积极配合临床医生的治疗外,一定要做好偏瘫患者最佳恢复窗口期的康复治疗。


PART02

偏瘫的一般康复治疗



在偏瘫发病早期,住院期间,专科医生就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的严重程度、卒中的临床类型、心血管状况、是否伴有意识障碍或昏迷等来综合考量是否可以进行康复治疗以及开始治疗的时间。偏瘫常用康复手段有针刺疗法、运动疗法、精神疗法、推拿、理疗(功能磁共振、经颅磁刺激等)等。其中,康复训练又以运动疗法为主,主要分为被动运动以及主动运动。前者是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患侧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后者则是让患者用患侧肢体主动做抓握、上下、左右等运动,病情稳定后尽早下床辅助活动,期间避免用身体拖拽患肢,而是尽可能通过肌肉收缩来增加运动。通过综合康复治疗来帮助患者重塑肢体的运动、平衡以及协调功能,改善肢体气血循环、神经反射、肌肉运动,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应当注意的是,康复训练必须遵从医嘱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以免效果不佳,甚至造成患者的肢体损伤。



PART03

偏瘫的干细胞疗法



通常情况下,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偏瘫的常规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各项刺激来促使中枢神经细胞轴突的再生、树突的发芽以及突触阈值改变等机制代偿来实现的。



前沿再生医学中的宠儿——干细胞,因具有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潜能,打破了神经细胞不可再生的“魔咒”,从根本上促进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后,会迁移至大脑缺血边界区(缺血半暗带),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减小梗死面积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次,MSC通过旁分泌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和抗细胞凋亡作用,协同促进神经组织损伤的修复,发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01

旁分泌作用


脑卒中损伤时,MSC可诱导多种生长因子表达,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细胞源性因子I、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营养神经,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血管新生,发挥减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作用。


02

免疫调节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可触发无菌性炎症反应,一方面有助于内源性脑修复,而另一方面会促进分泌大量的炎症因子,容易引发免疫过激,引起神经细胞的凋亡,加重损伤。MSC的双向调节作用,可有效调节免疫降低缺血损伤的促炎反应。


03

抗细胞凋亡作用


细胞凋亡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神经元损伤机制。MSC可降低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自身凋亡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




目前,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道辉,刘拥军,刘广洋,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23,18(1):60-64.